江门基孔肯雅热最新数据:9月27日新增病例超2000例,全市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紧急灭蚊
日期:2025-09-27 19:58
截至9月27日18时,广东江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持续扩散,单周累计报告病例已达2238例,较前一周激增近百倍。面对严峻形势,市委市**于9月19日依法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应急响应,市委书记陈岸明在9月26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立下“军令状”:“不惜一切代价,3-4天内将成蚊密度降至安全水平”,一场覆盖全市的“蚊媒歼灭战”全面打响。
疫情爆发:一周内病例从26例飙升至2238例
根据江门市疾控中心最新通报,2025年9月7日至13日,全市仅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26例;而9月14日至20日,该数字迅速攀升至2238例,占同期广东省总病例数的92%以上,疫情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。
专家分析指出,此次疫情暴发与超强台风“桦加沙”过境密切相关。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大面积积水,为白纹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提供了大量孳生环境。而白纹伊蚊正是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、寨卡病毒等蚊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。
“我们的敌人就是白纹伊蚊。”市委书记陈岸明在部署防控工作时强调,必须以最快速度切断传播链,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,避免江门成为区域性疫源地。紧急响应:5727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,全民投入灭蚊行动
疫情就是命令。9月25日起,江门市全面启动为期一周的“清洁公共环境,守护健康家园,喜迎国庆中秋”爱国卫生集中专项行动。市委组织部迅速发出动员令,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。
数据显示,仅市直单位当天就有5727名党员干部奔赴1343个村(社区),开展入户宣传、环境清理和灭蚊指导工作。同时,2020名党员突击队员进驻重点区域,7支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在20多个高风险点位同步开展消杀作业。
在蓬江区白沙街道兴盛社区,党员干部李宝珠与社区网格员挨家挨户发放灭蚊烟片,并现场演示“一关二放三点四通”的正确使用方法——即关闭门窗、放置烟片、点燃后撤离、熏蒸结束后通风清扫。
“不仅要发物资,更要教会群众科学防蚊。”李宝珠说。
精准攻坚:“一村一策”破解防控难点,科技手段助力溯源
针对部分村落存在空置房屋多、村民习惯储水、庭院杂乱等防控难点,江门市推行“一村一策”精准治理。例如,在江海区礼乐街道东红村,党员突击队联合专业消杀队伍,采用“日常维护+重点强化”模式,利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对隐蔽角落进行深度喷洒,并借助热成像仪排查潜在积水点。
新会区圭峰会城则组织超6000人次参与大扫除,调用吊车、清运车清理枯枝杂物和长期积水容器,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。
“不管用什么办法,能灭杀毒蚊的就是好办法。”陈岸明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干部解放思想、因地制宜,确保措施落地见效。
教育联动:“小手拉大手”推动家庭防疫
为提升全民防蚊意识,江门市教育局发起“小手拉大手,‘三打白纹伊蚊’”主题活动。各中小学通过主题班会、实践课等形式,向学生普及蚊媒病防控知识。
“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阳台花盆有没有积水,还监督我们换水。”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表示,自从学校开展活动后,全家都养成了定期清理积水的习惯,家中蚊虫明显减少。
在台风停课期间,许多学生主动担任“家庭防蚊巡查员”,带动父母共同参与环境整治,形成“教育一个学生、带动一个家庭、影响整个社区”的良性循环。
科技赋能:智慧网格+专业设备提升防控效率
本次灭蚊行动充分融合科技力量。全市475个智慧网格与332个网格党支部、65个网格党小组深度融合,实现疫情信息实时上报、风险区域动态预警。
专业消杀方面,常量电动喷雾器用于公共区域全覆盖喷洒,超低容量喷雾器则针对绿化带、下水道等高危区域进行靶向处理。热成像仪、无人机巡查等技术也被应用于蚊虫孳生地的精准识别。
“人防+技防”双管齐下,大大提升了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下一步部署:3-4天打赢“成蚊歼灭战”
据最新部署,江门市将以村(社区)为作战单元,集中力量在未来3至4天内完成全市成蚊灭杀和蚊卵清除任务。已免费发放大量灭蚊烟片、灭蚊贴等物资,并通过电视、广播、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防蚊知识。
疫情爆发:一周内病例从26例飙升至2238例
根据江门市疾控中心最新通报,2025年9月7日至13日,全市仅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26例;而9月14日至20日,该数字迅速攀升至2238例,占同期广东省总病例数的92%以上,疫情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。
专家分析指出,此次疫情暴发与超强台风“桦加沙”过境密切相关。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大面积积水,为白纹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提供了大量孳生环境。而白纹伊蚊正是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、寨卡病毒等蚊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。
“我们的敌人就是白纹伊蚊。”市委书记陈岸明在部署防控工作时强调,必须以最快速度切断传播链,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,避免江门成为区域性疫源地。紧急响应:5727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,全民投入灭蚊行动
疫情就是命令。9月25日起,江门市全面启动为期一周的“清洁公共环境,守护健康家园,喜迎国庆中秋”爱国卫生集中专项行动。市委组织部迅速发出动员令,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。
数据显示,仅市直单位当天就有5727名党员干部奔赴1343个村(社区),开展入户宣传、环境清理和灭蚊指导工作。同时,2020名党员突击队员进驻重点区域,7支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在20多个高风险点位同步开展消杀作业。
在蓬江区白沙街道兴盛社区,党员干部李宝珠与社区网格员挨家挨户发放灭蚊烟片,并现场演示“一关二放三点四通”的正确使用方法——即关闭门窗、放置烟片、点燃后撤离、熏蒸结束后通风清扫。
“不仅要发物资,更要教会群众科学防蚊。”李宝珠说。
精准攻坚:“一村一策”破解防控难点,科技手段助力溯源
针对部分村落存在空置房屋多、村民习惯储水、庭院杂乱等防控难点,江门市推行“一村一策”精准治理。例如,在江海区礼乐街道东红村,党员突击队联合专业消杀队伍,采用“日常维护+重点强化”模式,利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对隐蔽角落进行深度喷洒,并借助热成像仪排查潜在积水点。
新会区圭峰会城则组织超6000人次参与大扫除,调用吊车、清运车清理枯枝杂物和长期积水容器,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。
“不管用什么办法,能灭杀毒蚊的就是好办法。”陈岸明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干部解放思想、因地制宜,确保措施落地见效。
教育联动:“小手拉大手”推动家庭防疫
为提升全民防蚊意识,江门市教育局发起“小手拉大手,‘三打白纹伊蚊’”主题活动。各中小学通过主题班会、实践课等形式,向学生普及蚊媒病防控知识。
“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阳台花盆有没有积水,还监督我们换水。”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表示,自从学校开展活动后,全家都养成了定期清理积水的习惯,家中蚊虫明显减少。
在台风停课期间,许多学生主动担任“家庭防蚊巡查员”,带动父母共同参与环境整治,形成“教育一个学生、带动一个家庭、影响整个社区”的良性循环。
科技赋能:智慧网格+专业设备提升防控效率
本次灭蚊行动充分融合科技力量。全市475个智慧网格与332个网格党支部、65个网格党小组深度融合,实现疫情信息实时上报、风险区域动态预警。
专业消杀方面,常量电动喷雾器用于公共区域全覆盖喷洒,超低容量喷雾器则针对绿化带、下水道等高危区域进行靶向处理。热成像仪、无人机巡查等技术也被应用于蚊虫孳生地的精准识别。
“人防+技防”双管齐下,大大提升了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下一步部署:3-4天打赢“成蚊歼灭战”
据最新部署,江门市将以村(社区)为作战单元,集中力量在未来3至4天内完成全市成蚊灭杀和蚊卵清除任务。已免费发放大量灭蚊烟片、灭蚊贴等物资,并通过电视、广播、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防蚊知识。